Sunday, October 2, 2016

民國大人物系列之二

北洋軍閥眾生相

  1. 袁世凱(1859-1916)民國第一梟雄,小站練新軍,成為北洋軍閥的搖籃。手下北洋三杰,為北洋軍閥的代表人物。袁氏的功勞是把封建制度和平轉移民到民主共和,並且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。後來恢復帝制,當了83天的皇帝。袁氏稱帝,最大的惡果是造成各地方軍閥割劇,内戰不斷,可謂罪不可逭。而外傳袁世凱與曰本簽署"賣國二十一條款"並不確實。下台後來的袁氏,懮懼成疾,三個月後病逝。
  2. 徐世昌(1855-1939)與袁世凱相識相知,為北洋軍首席智囊。果斷建言"與其助帝而致禍,寧附后而取功名。"徐力推共和政體,逼迫清帝退位,以助袁氏取得最大利益。後來在恢復帝制與二十一條款上與袁氏發生分歧而隱退。後因皖系丶直系軍閥間勢力擺不攏,徐被拱上第二任總統的寶座。直系曹錕當權後,徐即下台。後因拒絕依附日本怕被曰本劫持,有病也不敢就醫而去世。
  3. 段祺瑞(1865-1936)北洋三杰之一,為安徽皖系軍閥之首,人稱"段老虎"。因反對袁世凱稱帝而被袁解職。袁氏下台後,段任内閣總理,號稱"六不總理":不貪污肥己,不賣官鬶爵,不抽大煙,不酗酒,不嫖娼,不賭錢。嚴禁軍人干政。直皖戰爭失敗後下台,從此遠離兵權。晚年嚴拒日本邀約成立華北政府,潛心向佛,自號"正道居士"。死後國民政府特予國葬,稱段對於中華民國的關係之大,為孫中山及袁世凱以外第一人。
  4. 馮國璋(1859-1919)北洋三杰之豹,為直隸丶山東直系軍閥之首。袁世凱下台後,馮成為代理總統黎元洪的副總統,而後張勛復辟,黎元洪逃跑而成了代理總統。為人吝嗇,家產萬貫卻刻了一方印章"平生志工在溫飽"。
  5. 張勛(1854一1923)四十歲拜入徐世昌門生,正式加入袁世凱北洋軍陣營,有著強烈忠君思想。民國成立後,張勛本人及其部隊堅持不剪辮子,俗稱"辮子軍"。張擁護袁世凱旋稱帝,袁倒台後,趁段祺瑞內閣不穩之際,聯合十三省軍閥擁溥儀復辟,前後七天被捕入獄。段政府以"人才難得"與予特赦。之後經商於天津德租界,盛極一時。
  6. 曹錕(1862-1938)馮國章去世後,曹錕接任成為直系軍閥老大。靠著鐵杆子弟兄吳佩孚的幫忙,趕走了徐世昌與段祺瑞,並且賄選議員當選了大總統。後來馮玉祥上台,曹退居天津。曹錕對部下非常好,他的部下很多後來投靠日本,曾邀曹出任偽政府要職,被曹以"寧可喝粥,也不做漢奸"嚴詞拒絕。曹死後,國民政府感於曹的愛國精神,追贈陸軍一級上將。
  7. 黎元洪(1864-1928)北洋水師出身,中日甲午海戰戰敗後投奔張之洞而被重用。為官清廉作風也閞明,革命成功後,被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副總統,孫文為臨時大總統。共和時期,袁世凱仼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,黎任副總統。袁下台後,繼任代理總統。後來與段祺瑞內閣府院不合而下野。
  8. 吳佩孚(1874-1939)曹錕上台後,放權吳佩孚南爭北討,在撃敗東北奉系張作霖(第一次直奉戰爭)後,張成為了第一個登上"時代週刋"封面的中國人。後來直系軍在西北軍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的背叛下,從此一蹶不振。吳為將傲上寬下,一生清廉。不歛財丶不納妾丶失意後不進租界,在北洋軍閥中算是難能可貴。更可貴的是,吳拒絕了日本邀約成立華北自治和臨時政府。常說:"拿破崙字典裏沒有難字,我一生沒有悔字"。也曾經對軍閥兩字下了定義:"軍不成閥,何以稱尊,不尊何以治人,治家,治國,平天下。"死後民國政府追贈吳為陸軍一級上將。
  9. 孫傳芳(1885-1935)出身直系,駐守於湖南丶江蘇五省聯軍大軍閥。只專心當一位雄據一方的地方諸侯,鮮少摻和民國政治事件。北伐開始,孫首當其衝,被北伐軍打敗後投奔東北張作霖,再流亡到天津。晚年皈依佛門,卻被一名為報父仇的民國俠女施劍翹所刺殺。


No comments: